還停留在大錶比較Man的思維當中嗎?不過在過去十年,各品牌毫無止盡的加大錶徑後,近幾年卻逐一將錶款的尺寸漸漸縮小,這個縮小的動作其實隱含著很多層面,或許是修正過去過份加大尺寸,導致腕錶的佩戴舒適度打了些折扣;或許是希望能藉由降低錶徑尺寸,讓同樣的錶款,能夠同時吸引男、女性的目光;也可能是人們看待腕錶佩戴的美學重新被審視過後,小錶徑的腕錶更能顯現出男性的氣質與內涵,太大的錶雖然顯眼,但卻可能少了些內斂感。
在現在Mix&Match風格持續盛行,正式與休閒的穿搭界線模糊的情況之下,一款小錶徑的腕錶,或許能讓男生在日常穿搭上有著更大彈性,更小的錶徑也意味著機芯、錶殼厚度都將同步縮小、變薄,佩戴起來的舒服性當然有著提升效果,小錶會流行回來,想想的確不意外!
IWC
近年來把錶徑改小的品牌與錶款不勝枚舉,但最令人大吃一驚的莫過於是IWC,畢竟以飛行錶起家的IWC一向追求的就是大,除了遵循飛行錶的設計宗旨就是要讓飛行員能快速讀取時間,因而將錶徑放大外;IWC過去甚至在雕琢旗下外型算是比較典雅的Portuguese 葡萄牙系列,都讓錶款維持在42mm左右的大小,足見品牌一直都熱衷於大錶徑外型。
但就在去年推出葡萄牙系列的三針款,出現了40mm毫米的大三針款式,讓幾乎可稱為「大錶始祖」的葡萄牙系列也回歸小錶徑後,今年變動的主角更為驚人,它就是Big Pilot「大型飛行員腕錶」(俗稱大飛)。
誕生於1940年的52 T.S.C.型機芯大型飛行員腕錶可以說是大飛的始祖,如今的款式在面盤設計與超大洋蔥式錶冠等Icon設計也幾乎沒有太明顯變動,但當初那款腕錶錶徑可是有足足的「55mm」,雖然在歷經了超過一甲子的修正與佩戴習慣改變後,今年以前的大飛錶徑回到了46mm,但對於多數亞洲男生而言,要駕馭仍舊不容易,因此今年這款「43mm的全新大飛」,或許讓很多一直想買到IWC經典作品,卻遲遲無法入手的錶迷有了圓夢機會。
2021年推出的Big Pilot 43毫米款式跟舊款大飛除了錶徑明顯縮小,讓佩戴者戴起來不會覺得錶殼佔據手腕的面積過大外,換上了IWC自製的Cal.82100機芯後,厚度也明顯變薄了許多,因此不僅視覺上看起來更和諧,佩戴的負擔也不會再那麼明顯,確實是一項非常成功的更新。另一項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因為換了新機芯,所以新款大飛的面盤上也少了過去款式經典的七日鍊儲能指示,及六點鐘方向的日期功能,讓腕錶面盤更加洗練俐落,也更貼近1940年代的初版,最重要的是,讓大三針功能的大飛有了更平易近人的售價。尺寸上更好駕馭、親民的入手價格,與原汁原味外觀,43毫米的新款大飛熱賣程度,非常值得期待。
PANERAI 沛納海
早期專為義大利海軍打造軍用潛水錶的義大利品牌PANERAI(沛納海),無疑是許多人腦海中最經典的「大錶」品牌,甚至許多人選擇沛納海的原因就是因為它的錶夠大,辨識度也特別高,但喜好經常是一體兩面,有人喜歡沛納海的大,就會有人嫌他太大。過去沛納海最標準的錶殼尺寸是44毫米左右,喜歡更大錶徑的人可以往上加到45、47毫米,但鍾愛小錶的男性甚至是女性,最小也頂多能挑到42毫米,因此對許多人來說要入手沛納海,仍始終有個「檻」在那。
直到2016年沛納海推出了轟動一時的「Luminor Due」系列,直接將錶徑縮小到史無前例的38毫米,且錶殼厚度更是大幅縮減,再加上提供了許多繽紛色彩錶帶,成功圈粉眾多女性,讓Luminor Due成功成為一款男女通吃的熱門錶款。
在Luminor Due獲得出色的市場反應後,這幾年為腕錶「瘦身」,似乎就成了沛納海打造新作品的一大主軸。例如今年推出的這款與Luna Rossa船隊合作的LUMINOR LUNA ROSSA GMT腕錶(型號PAM01096),便是品牌首次將此系列錶款錶徑縮小至42毫米,讓這款頗具特色的限量錶得以觸及更多族群。
PAM01096雖尺寸縮小,但外型上仍延續了系列經典的碳纖維元素與紅色箭頭指針等,而面盤所使用的Scafotech™專利材質中,更隱藏著Luna Rossa船隊AC75帆船的船體與水翼材質,致敬意味爆表,在成功瘦身的前提之下,有著特殊寓意、材質、兩地時間功能的LUMINOR LUNA ROSSA GMT,無疑更加出色。
CARTIER 卡地亞
若將本是運動風格的錶款縮小的趨勢,為的是要拉近運動外型與佩戴舒適度之間的距離,那原本就比較適合小錶徑的正裝錶,尺寸自然不會出的太誇張,但要怎麼拿捏佩戴時的和諧度,在正裝錶中卻更顯重要。
例如在有分超大型、大型、中型與小型等多種尺寸的卡地亞旗下經典系列-TANK腕錶中,許多人都會認為男生在選擇設計較為典雅的TANK時,就該選擇系列錶徑最大的超大型款,實際上TANK長方形的錶殼線條非常吃腕錶尺寸與手腕間的比例,因此並非一昧追求大,就是正確的選擇。
今年卡地亞為TANK推出的全新系列-TANK MUST系列腕錶不僅在錶殼的線條更貼近1917年Tank原版的Tank Louis風格,也融入了1980年代Must腕錶的奢華情調,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便是採用有著卡地亞精神的酒紅、藍色與綠色面盤款式,這三只TANK MUST腕錶皆取消了TANK腕錶最經典的羅馬數字時標與軌道式刻度,取而代之的是深邃的全素面盤,這項的設計可說是完全跳脫過往TANK腕錶的面盤美學,但卻也更能突顯它獨特的錶殼線條,三款作品皆是配備25.5×33.7毫米的大型尺寸錶殼,即便在數據上看來,對男性而言可能過小,但或許這才能戴出真正的TANK味道!
JAEGER-LECOULTRE 積家
同樣是方形結構錶殼,Jaeger-Lecoultre(積家)於1931年推出的Reverso腕錶有著無懈可擊的「翻轉式」錶殼結構,且雖然誕生之初是供馬球運動選手佩戴,但積家的設計仍舊平衡了品牌向來的內斂紳士風格,再加上因為錶殼有著可翻轉結構,其厚度相較於一般的單面盤腕錶本就會厚上一些,因此,「太大」當然也不見得是適合Reverso佩戴的尺寸。
今年積家推出的Reverso Duetto Medium中型腕錶,或許就是一款可以同時切入男女市場的作品,它採用非常中庸的40×24毫米錶殼尺寸,雙面錶殼的上下兩側都分別鑲嵌15顆鑽石,在外觀風格的設計上,算是非常低調奢華,因此雖然Reverso系列有著錶徑更大的款式可以選擇,但中型款的給人的復古與成熟感會更濃厚一些,戴起來的舒適度表現也更出色,那何不選它呢?
ORIS
雖然這兩年高級製錶才慢慢有將錶徑縮小的趨勢出現,但ORIS其實從好幾年前就開始慢慢把錶的尺寸縮小,或者將腕錶的風格雕琢的越來越中性,看得出是期望旗下作品不要有太明顯的性別之分。
今年ORIS全新推出的Divers Sixty-Five ‘Cotton Candy’就非常符合ORIS的創作精神。腕錶最吸睛的地方就在於採用了包括天青藍、湖水綠與石英粉等非常繽紛的糖果色系面盤,乍看之下會認為是為女性族群所設計,但ORIS卻又巧妙選擇了色澤與質地皆非常「重」的青銅材質與之搭配,成功模糊了「這是男錶還是女錶?」的問題。除了面盤色調與材質的選用各自有其特色外,腕錶38毫米的尺寸,確實也設定的非常漂亮,針對雕塑中性風格腕錶的火侯,ORIS的每一步確實都非常到位。
ROLEX 勞力士& TUDOR 帝舵
勞力士與帝舵雖是自家兄弟,但今年整體新品的走向卻非常不同,勞力士延續了去年的趨勢持續耕耘品牌較為入門的款式如Datejust 36、Explorer I等,而帝舵則推出了一款史上最貴,超過台幣五十萬元的18K金Black Bay 58,但從上述錶款中還是能見到一項很隱晦的共同點,那就是兩者都把重心放在錶徑40毫米以內的款式中。
勞力士Datejust 36一直以來都體現著品牌最經典的面貌與形象,雖然前幾年曾推出過41毫米的大錶徑款式,但不論是市場熱門程度,又或是從品牌推出新設計的重心等面向看來,36毫米的Datejust在數據上看來即便不太是市場主流的尺寸,卻因為其面貌的深植人心,與佩戴上手的視覺順暢度,有著無法動搖的地位,也再次說明了腕錶「真的不是大就好」!
另一款在今年大幅縮小錶徑的勞力士腕錶則是Explorer I,雖然勞力士針對Explorer I的縮小,更像是希望能回歸到系列最初始的面貌,然而,換個角度想,若回歸原版的結果並不符合當今市場的潮流,相信勞力士也不會貿然的將錶徑下修至36毫米。再者,全新的Explorer I系列中也首次見到了黃金與精鋼結合的半金款式,可說是讓腕錶形象與正裝錶距離更小,當然也與36毫米的尺寸更為相襯。
而帝舵雖然在2015年推出Black Bay系列後便成功讓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,但真正的開花結果之時,無疑是2018年推出的Black Bay 58腕錶。Black Bay 58相較於第一代的Black Bay 41,除了錶徑從41修正至39毫米,更重要的是錶殼厚度大幅降低,因此佩戴在手腕上的視覺份量感瞬間降低許多,整體和諧度非常出色,因此即便功能與設計上與原版皆沒有太大差異,Black Bay 58卻仍舊在近幾年成為市場上的超級搶手貨!
由此也能看出其實錶徑縮小,反而讓許多設計本就出色的腕錶作品,更受市場喜愛,因此「大有大的好,小有小的妙」,最重要的還是該件腕錶作品的設計風格與尺寸相不相襯,及佩戴上手後是否舒適,但不可否認的,與大錶徑腕錶相比,錶徑稍微小一些的款式,勢必將有著更出色的佩戴舒適度,就視覺上看來,小錶徑的腕錶或許也會給人更加內斂、成熟的感覺!
【延伸閱讀】:勞力士與帝舵今年”角色互換”!? 黑白熊貓錶面、百萬隕石Daytona等注目錶款,一次把它們摸透透
【延伸閱讀】:Zayn、Kanye West、Kylie Jenner等巨星戴的錶不是限量、太貴,不然就是要超定價?那可不一定! 精選六款可輕鬆入手的「國際巨星同款」腕錶